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难溶物质的粒子大于滤纸孔隙;B、胶体粒子大于半透膜的孔隙;C、与粒子大小无关,只要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分层就可以用分液法分离,C不正确;D、胶体粒子在10-7-10-9nm之间,对入射光线产生了散射。选C。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分散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
A.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Ksp 4.96×10-9 4.96×10-9 2.34×10-9 5.61×10-1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不溶性杂质、Mg2+、Ca2+等(忽略SO42-的存在),该小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CO3?B、Na2SO3?C、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以下.
参考答案:(1)溶解固体物质时,烧杯用来溶解物质,需要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分离固体和液体要用过滤操作,如果过滤后的溶液仍略有浑浊,需更换过滤器,再过滤,故答案为:烧杯和玻璃棒;过滤;换过滤器并重新进行过滤操作;
(2)除去粗盐样品中的Mg2+、Ca2+杂质,要用NaOH、Na2CO3,故答案为:NaOH、Na2CO3;
(3)镁离子与强碱反应生成沉淀,可以用氢氧化钠检验镁离子,根据沉淀的溶度积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小,说明将钙离子沉淀需要的溶液的浓度越小,故效果最好的是草酸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C;?
(4)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可以将溶液中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故答案为:除去NaOH和Na2CO3;
(5)溶液的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否则会把物质烧焦,故答案为:蒸发皿;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6)加热能加快沉淀生成,根据氢氧化镁的Ksp=[Mg2+][OH-]2,所以[Mg2+]=Ksp[OH-]2=5.61×10-12(10-2)2=5.61×10-8(?mol?L-1),故答案为:加快沉淀生成;5.61×10-8mol?L-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氨气
B.
检验K2CO3中的K+
C.
转移溶液
D.
收集NO气体
参考答案: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受热生成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并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故A正确;
B.钠的焰色为黄色,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出黄光,观察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应利用玻璃棒引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故C错误;
D.因NO不溶于水,则可利用排水法收集NO,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①Na2CO3、②NaOH、
③BaCl2、④ HCl,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