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1-丙醇和2-丙醇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红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一定不含Fe2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B
A.不正确,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均变蓝,无法鉴别;可有AgNO3溶液;
B.正确,用核磁共振氢谱图鉴别1-丙醇和2-丙醇,氢谱有三个峰的是2-丙醇,有四个峰的是1-丙醇
C.不正确,测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红上,试纸会被漂白,应用pH计测。
D.不正确,Al+3Fe3+ =Al3++3Fe2+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烯气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溴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气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NH4Cl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如制备氯化铵晶体,不能直接蒸干,故A错误;
B.制乙烯的温度为170度,温度计的头部应在液面之下,故B错误;
C.CCl4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故C正确;
D.制备氯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制备等实验操作,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正确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的预期目的是( )
①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根离子;
②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③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④用盐析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⑤用加热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
⑥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①硫酸根离子与亚硫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鉴别二者,应用盐酸和品红鉴别,故①错误;
②溴水能与不饱和脂肪烃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可用来检验,故②正确;
③乙醇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应用苯或四氯化碳,故③错误;
④蛋白质在钠盐或铵盐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分离蛋白质,故④正确;
⑤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较稳定,加热不分解,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⑤正确;
⑥氨水和银不反应,应用稀硝酸洗涤,故⑥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在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
D.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中有Fe3+
参考答案: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在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为避免钠的黄光的影响,则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K的焰色,故B正确;
C.因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故C正确;
D.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血红色,则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中有Fe3+,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 目的
|
A
| 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 确定甲酸钠中含有醛基
|
B
| 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
| 看到三溴苯酚沉淀
|
C
| 向酒 精和醋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
? D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