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结论
A.
向Ba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后静置,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无沉淀
Ba2+的浓度为0
B.
加热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红色加深
CO32-水解时吸收热量
C.
用碱式滴定管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
标准HCl溶液,滴入最后一滴HCl溶液后粉红
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已达滴定终点
D.
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加热前后分别与盐酸
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1、n2
n1<n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 实验目的 | 操作 ① 研究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②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③ 欲除去乙醇中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将反应后的溶液蒸馏 ④ 鉴别MgCl2、AlCl3和CuCl2溶液 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⑤ 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⑥ 比较氯和溴的氧化性强弱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 ⑦ 欲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 将浓硝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⑧ 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一支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⑥⑦⑧
D.③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构成铜锌原电池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吸收HCl尾气
D.稀释浓硫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雪碧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 ?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雪碧中CO2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
①把600?mL瓶装雪碧放在冰箱中冷冻致刚好结冰。 ?
②把雪碧取出迅速加入几小块NaOH固体(过量)静置到室?温,充分反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③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得装置C的质量为xg,取5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关闭开关a,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入H2SO4至不再产生气泡,再滴入10 ?滴H2SO4,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④打开开关a,向装置中通入空气至装置C的质量不再变化, ?称得装置C为y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目的是____,装置D的目的是___。?
(2)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___。 ?
(3)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 ?
(4)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该雪碧中CO2的含量为___g/L。 ?
(5)指导教师在评价该方案时提出:托盘天平称量误差较大,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建议将②中处理后的溶液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测定CO2含量。但强调该方案应引入空白实验,?你认为空白实验的作用是____,该空白实验应将雪?碧___后加NaOH再进行滴定。
参考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CO2 ;防止空气中的CO2 和水蒸气进入装置C
(2)增大CO2的溶解度,防止CO2逸出
(3)把整个装置中的CO2全部排出,被U形管中碱石灰吸收
(4)20(y-x)
(5)排除雪碧中酸性杂质的干扰 ;脱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镁、铝、锌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②锌(Zn)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③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络合物如[Zn(NH3)4]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设:
(1)假设①: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元素
假设②: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元素
假设③: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实验探究:
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乙同学同样基于假设③设计另一实验方案如下:

(2)试剂M是______;沉淀B是______.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_____.
(4)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Wg样品中金属镁(Mg)的质量,他的方法是______.
(5)操作Ⅰ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______,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_.
(6)某溶液中含有Zn2+、Al3+、NH4+和SO42-等离子,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1)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粉末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即除Mg外只含Al、只含Zn、或既含Al又含Zn,故答案为:Al;Zn;
(2)由实验方案可知镁盐、铝盐和锌盐形成的沉淀分三次分离,第一次为:Mg(OH)2,试剂M为NaOH溶液,第二次为:Al(OH)3,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又形成了铝盐和锌盐,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实现了Al(OH)3沉淀的分离;第三次为Zn(OH)2,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形成沉淀,故答案为:NaOH溶液;Al(OH)3;
(3)对比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发现甲比乙多了第一步加稀硫酸,故答案为:步骤简单,节约试剂;
(4)锌、铝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溶解,而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只需将沉淀C洗涤、小心干燥后称量即可得到镁的质量,故答案为:将沉淀C洗涤、小心干燥后称量;
(5)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又形成了铝盐和锌盐,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这样实现了Al(OH)3沉淀的分离,故答案为:稀硫酸;稀氨水;?
(6)先发生的反应是Al3+和Zn2+与OH-生成沉淀,随后随着NaOH的加入,沉淀减少直至消失,此时是因为生成的沉淀都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但Al(OH)3~NaOH,Zn(OH)2~2NaOH,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不同,最后NH4+和OH-反应生成NH3?H2O,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