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HCHO)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 +6HCHO =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 (CH2)6N4H+消耗NaO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III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 /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V="__________mL;"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1,则250 mL溶液中的n(NH4+)=__________mol,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1)①偏高(2分)。?②无影响(2分)? ③B(2分)。? ④无(1分);?粉红(或浅红) (1分)。? (2) 20.00 (1分) 0.0202?(1分) 18.85%。(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有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AgNO3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E是______.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根据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这一信息可知,B与D中必然含有相同的离子,容易推断出它们是HCl和BaCl2,都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因此,C必然是AgNO3;再根据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推断B一定是HCl,那么,D是BaCl2,A是Na2CO3,剩余的一种物质,即NaHSO4就是E,
(1)由以上分析可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是AgCl,故答案为:AgCl;
(2)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Na2CO3,B是HCl,C是AgNO3,DBaCl2,E是NaHSO4,
故答案为:Na2CO3;HCl;AgNO3;BaCl2;NaHSO4;
(3)Na2CO3与NaHSO4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2-═CO2↑+H2O,故答案为:2H++CO32-═CO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 000 mg/L~10 000 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一)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________,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性和_____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
(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假设①:有明显现象;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碱性? ClO-+H2O
HClO+OH-
(2)氧化 漂白 不稳定(任写两个即可)
(3)CO2等酸性气体、光和热等
(4)铁钉表面出现铁锈(或红褐色固体)
(5)铁钉可能未被腐蚀,也可能被腐蚀但无明显现象
本题解析:NaClO溶液显碱性,因HClO是弱酸,ClO-可以水解。又因HClO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但HClO不稳定,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光、热等会使其失效。若有明显现象,铁钉表面出现铁锈,则可说明该消毒液对铁钉有腐蚀作用。若无明显现象,则不能确定该消毒液对铁钉是否有腐蚀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其作用是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 。
参考答案:(1)固体NH4 Cl和Ca(OH)2 ;2NHCl+Ca(OH)2
CaCl2+2NH3↑+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碱石灰(或CaO) 除去NH3气流中的水蒸气
(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色 ;2NH3 +3CuO
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或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1分)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填“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 盐酸体积(mL)
|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
滴定前
| 滴定后
|
1
| 20.00
| 0.00
| 18.10
|
2
| 20.00
| 0.00
| 16.30
|
3
| 20.00
| 0.00
| 16.22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D.滴定结束时,俯视计数
(5) 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参考答案:(11分)(1)①(1分)偏大(1分)?
(2)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1分)?无影响(1分)
(3)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1分)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1分),半分钟不变色(1分)
(4)A B(2分)(5)0.1626(2分)
本题解析:(1)盛装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必须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将导致标准液的浓度偏小,所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2)精确量取待测液体积应选用较精密仪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锥形瓶中即使有少量水,但不能改变溶液中H+的总量,故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3)滴定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当溶液由酸性到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酚酞颜色由无色转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4)A.标准液占据了气泡的体积,但并没有用于滴定,即标准液体积偏大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将导致酸所提供的H+偏多,所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
C.滴定终点时,溶液为NaCl溶液,即使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CO2,部分变质,但并不影响所用标准液体积
D.滴定结束时,俯视计数,导致标准液的体积偏小
(5)由于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故只将后两次标准液体积求平均值,即16.26ml;c(HCl)×0.02=0.2×0.01626,则c(HCl)=0.1626mol·L-1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