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Ni(OH)2+M
NiOOH+M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H2O+e-===MH+OH-
C.放电时阳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NiOOH被氧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放电相当于原电池,C不正确。正极是得到电子的,根据总反应式可知,正极是NiOOH中的Ni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Ni(OH)2,碱性增强,A正确,D不正确。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将质量相等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浸入500mL?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如下图的装置.(1)此装置为_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铜片周围溶液会出现______的现象.
(2)若2min后测得锌片质量减少1.3g,则导线中流过的电子为______mo1.
(3)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还可以用______?(答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1)装置没有外加电源,属于原电池,活泼金属锌做负极,本身失电子,正极上是铜离子得电子,所以铜离子在该极附近溶度减小,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合并即为总的电池反应,故答案为:原电池;Zn+Cu2+═Zn2++Cu;颜色变浅;
(2)根锌极发生的反应为:Zn-2e-→Zn2+,锌片质量减少1.3g,即减少0.02mol时,转移电子0.04mol,故答案为:0.04;
(3)根据总反应:Zn+Cu2+═Zn2++Cu,电解质必须是含有铜离子的盐,且电池中的电解质必须是强电解质,故答案为:CuCl2(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的盐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表明金属甲比金属乙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
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强
C.常温下甲能与浓HNO3反应而乙不能
D.将甲、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负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实现下列物品用途的主要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物品 ?
 ?
 ?
 ?
 ?用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吸附水分 ?去除油污 光能转化为电能? ?主要物质 H2?SO4(aq)是电解质溶液 ?硅酸干凝胶是主要成分 ?硬脂酸钠是主要成分 ?SiO2是转换材料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蓄电池为常见的二次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择硫酸为电解质,故A正确;
B.硅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水性,常作干燥剂,故B正确;
C.肥皂除油污是肥皂中的硬脂酸钠与油污发生的乳化作用,故C正确;
D.太阳能电池板材料为硅,可实现光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参考答案:①锌为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②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以后的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
③当锌和铜连接插入稀硫酸中,能形成原电池,锌较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负极材料不断消耗,铜较不活泼,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且原电池反应较一般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大,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产生氢气;
④活泼性不同的锌、铜以及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时,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流计指针偏转.
不正确的只有③,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