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电池原理》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21:46:0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A的金属性强于B 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这说明金属性是B强于A,A不正确;电子不断由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A电极,B不正确;正极导电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A的金属活动性不一定排在氢前面,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易错点是选项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电极材料为PbO2 B.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 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NO3-+ 6H2O + 10eˉ = N2↑ + 12OHˉ 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10.4g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在右边的Pt-Ag电极上NO3-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2;所以该电极是阴极,与之连接的B是负极,A是正极。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电极材料为PbO2,正确;B.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发生反应:Pb-2e-+SO42-=PbSO4↓,所以负极质量增加,正确;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NO3-+ 6H2O + 10eˉ = N2↑ + 12OHˉ,正确;D.在阳极发生反应:2H2O—4e-=4H++O2↑;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oL电子,会消耗1mol的水,产生的2mol的H+进入阴极室,阳极质量减轻18g,在阴极室发生反应:2NO3-+ 6H2O + 10eˉ =N2↑ + 12OHˉ,若转移2mol的电子,会产生0.2mol的N2从溶液中逸出,同时有由2mol的H+进入该室,则阴极室实际减轻的质量是0.2mol×28g/mol-2g=3.6g,则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右-Δm左)为18g-3.6g=14.4g,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在废水处理过程的应用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甲池中碳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_____,乙池碳极上电极反应属于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碳极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又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若乙池转移0.02mol?e-后停止实验,池中溶液体积是200mL,测溶液混匀后的pH=______.
参考答案:甲装置是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碳作正极,乙有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根据电子的流向知,碳是阳极,铁是阴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①甲池中,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而析出铜,乙池中,阴极铁棒上铜离子得电子而析出铜; ②乙池中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故答案为:①碳、铁,②4OH--4e-=2H2O+O2↑,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 ①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 和氢氧根离子,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Cl-+2H2O?电解?.?Cl2↑+H2↑+2OH-, 故答案为:2Cl-+2H2O?电解?.?Cl2↑+H2↑+2OH-; ②甲池中碳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乙池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2H2O+O2+4e-=4OH-,氧化反应; ③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又氧化,氯气被还原生成氯离子,1mol氯气被还原得到2mol电子,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知,含碘的酸中碘的化合价是+5价,所以含碘的酸是碘酸,故氯气和碘、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碘酸,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故答案为:5Cl2+I2+6H2O=2HIO3+10HCl; ④设生成氢氧化钠的浓度是Cmol/L, 2Cl-+2H2O?电解?.?Cl2↑+H2↑+2OH-转移电子 ?2mol 2mol ?0.2Cmol 0.02mol? C=2mol×0.02mol2mol×0.2mol=0.1,即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则溶液的pH=13, 答:氢氧化钠溶液的pH=1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5.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K3[Fe(CN)6]试液混合溶液的培养皿中(如图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Ⅰ附近溶液pH降低 B.Ⅱ附近很快出现蓝色沉淀 C.Ⅲ附近产生黄绿色气体 D.Ⅳ附近很快生成铁锈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个图示是电解池,铁做阳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锌做阴极,在阴极上,2H++2e-=H2↑,破坏了锌片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得OH-浓度增大,所以Ⅰ附近溶液pH增大,;K3[Fe(CN)6]叫赤血盐,[Fe(CN)6]3-是络离子相对稳定,一般的化学反应不会破坏, [Fe(CN)6]3- + Fe2+ ="==" Fe[Fe(CN)6]-,后一种物质的钾盐是颜色特别深的蓝色沉淀,叫做普鲁士蓝,因此Ⅱ附近出现蓝色沉淀;第二个图示是原电池,锌做负极,锌失电子形成锌离子,无黄绿色气体生成,同时Fe被保护起来,不会迅速生锈。
考点:电解池、原电池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关键是要弄清楚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差别,再进一步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结合图判断,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负极均能产生气泡
B.Ⅰ和Ⅱ中正极均能产生气泡
C.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D.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2H++2e=H2
参考答案:Ⅰ中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Fe失电子,正极氧气得电子,Ⅱ酸性环境中发生析氢腐蚀,负极Fe失电子,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A.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Ⅰ和Ⅱ中负极均不产生气泡,故A错误;
B.Ⅰ中正极发生O2+2H2O+4e-=4OH-,Ⅱ中正极反应发生2H++2e=H2↑,故B错误;
C.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故C正确;
D.Ⅰ中正极发生O2+2H2O+4e-=4OH-,Ⅱ中正极反应发生2H++2e=H2↑,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