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12分,每空3分) (1)?小烧杯?(2) A? 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为“Mg—Cu硫酸原电池电解CuCl2溶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装置如下图所示(C1、C2均为碳棒),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
参考答案:(12分)有气泡生成,(1分)? 2H++2e=H2↑(2分)
(2)阴极?(1分)? 2Cl--2e-=Cl2↑(2分)
(3)A D(2分)?(4)? 1.806×1023?(2分)?1.5(2分)
本题解析:(1)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镁比铜活泼,所以镁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方程式为2H++2e=H2↑。
(2)C1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是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C2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方程式为2Cl--2e-=Cl2↑。
(3)电解池中,电子经导线从阳极流向外加电源的正极,然后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传递到电解池的阴极,所以答案选AD。
(4)①电解池中产生的气体是氯气,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所以转移电子是0.15mol×2=0.3mol,电子数是0.3mol×6.02×1023/mol=1.806×1023个。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氢气是0.15mol,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L×1.5mol/L×2-0.15mol×2=0.3mol,所以氢离子浓度是0.3mol÷0.2L=1.5mol/L。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I.下图是中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⑵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试管B中盛装NaOH溶液的目的是?。
II.上述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克服上述缺点,某课外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
钙固体;③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
橡皮塞;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如图);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⑥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向试管内
推入氧气(或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⑷实验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
⑸实验④的实验目的是??。
⑹实验⑥中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I.⑴ 3Cu+8H++2NO3-=3Cu2++2NO↑+4H2O?(2)
⑵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1分);有无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上方变为红棕色(1分),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1分)。
⑶除去产生的NOx,防止污染空气?(2)
II.⑷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2)
⑸因NO的密度小于CO2,只有导管插入到液面,才能使密度小的NO聚集于试管内?(3分)
⑹确认反应产生并收集了NO气体?(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试题《能量的相互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