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馏时,应将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配制1.0mol/L的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冷凝水下进上出;
C.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配置NaCl溶液先把称好的固体在烧杯里溶解再转移到容量瓶.
解答: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A正确;
B.冷凝水下进上出,目的是保证水与要冷凝的物质充分接触,同时也不会让冷凝管上下温差太大,不致冷凝管破裂,故B正确;
C.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防止污染上层液体,故C正确;
D.配置NaCl溶液先把称好的固体在烧杯里溶解再转移到容量瓶,主要是为了防止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溶解有的放热,有的吸热)引起溶液体积的变化导致配置溶液的浓度的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蒸馏、分液和配制溶液的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二溴乙烷和二甲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苯中加溴水后分层,上层为溴的苯溶液(红棕色),下层为无色水层,乙醇中加溴水不分层,苯乙烯中加溴水结果溴水褪色,且所得混合物是分层的,所以A项能成功.B项中苯仍溶解溴、反应生成的二溴己烷及过量的溴.C项中不能用溴水.D项中二甲苯能溶解二溴乙烷.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Z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原子半径比Z的大
B.R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氢元素;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Y是第ⅣA族元素;Z的二价阳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Z是Mg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Mg的,因此W是S元素,所以R就是氯元素。R的原子半径比Z的小,A不正确;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则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H2S的,B正确;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水或H2O2,C不正确;氧元素没有含氧酸,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离子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
A.NaCl
B.KCl
C.CaO
D.Mg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离子晶体中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所以根据选项中阴阳离子的半径可知,氯化钾的熔点最低,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晶体熔点高低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之一,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依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其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A.5n-2
B.3n-12
C.3n-6
D.n-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HnXO2n-2,得:X最高价为+(3n-4);
再由“最高价+最低价绝对值=8”,得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