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实验室要配制100mL1.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经计算,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______g.
(2)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序号)
A.锥形瓶????B.200mL容量瓶????C.烧杯????D.胶头滴管???E.药匙???F.托盘天平???G.洗瓶
(3)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
(4)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______、______,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______.
(5)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A.移液;B.称量;?C.洗涤;D.定容;E.溶解;?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填序号).
(6)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参考答案:(1)配制100mL1.0mol?L-1的NaCl溶液需要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现有17%的蔗糖溶液200g,加适量的水稀释到5L,求稀释后的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蔗糖分子量为:342)
A.0.2mol?L-1
B.0.3mol?L-1
C.0.02mol?L-1
D.0.1mol?L-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利用m=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n=
、c=
来计算解答.
解答:17%的蔗糖溶液200g,蔗糖的质量为200g×17%=34g,
则蔗糖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加适量的水稀释到5L,
则稀释后的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2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质量、物质的量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时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是0.1NA
B.0.5NA个氯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L
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为2NA
D.18g水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中,一瓶装入干燥纯净的氨气,一瓶装入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一瓶装入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然后分别以水作溶剂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5:5:4
C.2:1:2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假设烧瓶体积为5V,则干燥纯净的氨气体积为5V完全溶于水后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用18.4mol/L的浓H2SO4配制100mL 0.50mol/L的稀H2SO4,请按要求填空( 每 空 1分,共 计 10分)
(1)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mL;
(2)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烧杯、玻璃棒。
(3)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
④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
⑤用量筒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线: 。
(4)若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应采取的措施是 。
参考答案:(1)2.7ml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根据稀释公式可知:C1?V1=C2?V2; V1=(C2?V2) /C1=(100mL×0.50mol/L)÷18.4mol/L=2.7ml;故用量筒量取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2.7ml;(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规格合适的量筒来量取浓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由于要配制100ml的溶液,所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3)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当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体积偏小,会使溶液的浓度偏高;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③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由于溶液的体积不变,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不会产生任何影响;④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会是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溶液的浓度就偏低;⑤用量筒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线,则浓硫酸的体积偏多,溶质偏高,会是溶液的浓度偏高;(4)若定容时液面高于刻度线应采取的措施是倒掉溶液,重新配制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仪器的选择、使用、误差分析的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