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⑴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没有水解
⑵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没有水解
⑶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水解
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方案甲设计正确,但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
本题解析:
【错解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进行检验。没有分析实验条件,淀粉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检验时,就加NaOH调节到碱性;用I2检验淀粉是否剩余时,不能加NaOH溶液到碱性,因为I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正解】先分析每种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规范,如不符合要求,则其结论也不可靠,如方案设计合理可行,再评价其结论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多少来测量反应速率,正确;B项根据两瓶气体的颜色来验证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正确;C项应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错;D项根据试管中的导管是否形成水柱来判断,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如下图所示,将浸透了石蜡油(17 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矿渣棉放在硬质玻璃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
(1)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并且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无色、油状,下层无色、水状。 ????
(2)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也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装置中矿渣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 ????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 ????
(3)溴水褪色,有机化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还能观察到的其他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将生成的气体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收集、检验,浸入水中的试管里形成了油状液体,另一试管内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按上图所示的方法进行石蜡油裂化的实验,从实验安全性的角度来说,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
(5)假设石蜡油中的某种烃的化学式是C18H38,它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了癸烷和烃A,癸烷又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了己烷和烃B,己烷又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了丁烷和烃C。写出上述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为石蜡油的载体;作催化剂????
(2)氧化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
+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③B ④无?粉红(或浅红)
(
本题解析:(1)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需要再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相当于NaOH溶液被稀释,滴定消耗的体积会偏高,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也将偏高。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虽然水未倒尽,但待测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滴定时所需NaOH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不变,也就是无影响。
③注意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④待测液为酸性,酚酞应为无色,当溶液转为碱性时,溶液颜色变为粉红(或浅红)。
(2)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带入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氯化铜溶液,并插入两块纯锌片作电极,如右图:

(1)如果把电键K接A,这一装置形成_________装置,Zn①极是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Zn②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进行5min后,转换电键K到C,这一装置形成____________装置,Zn①极是__________极,该装置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8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
(1)电解池;阳极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如果把电键K接A,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Zn①极是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Zn═Zn2++2e-,故答案为:电解池;阳;Zn═Zn2++2e-;
(2)转换电键K到C,没有外接电源,是原电池,Zn①极失电子,所以为负极,Zn②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答案为:原电池;正;Cu2++2e-═Cu;
(3)进行2min后,再转换电键K到B,Zn①极发生的反应为:Zn+CuCl2═Cu+ZnCl2,Zn②极上析出了铜,形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
故在Zn②极上发生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Zn①极发生的腐蚀主要属于化学腐蚀,故答案为: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