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投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这个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支持燃烧
C.该实验的反应中有O2生成
D.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燃物质.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
2、有助燃物质.凡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质.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脱脂棉燃烧除了有氧气外,必须要达到其燃点.
解答:A、脱脂棉燃烧,必须要达到其燃点,据此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支持脱脂棉燃烧的助燃物质是氧气,由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是助燃物质,故B错误;
C、脱脂棉燃烧需要氧气助燃,氧气燃烧,说明该实验的反应中有O2生成,故C正确;
D、实验证明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以过氧化钠的性质为载体,考查可燃物燃烧具备的条件,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燃烧与完全燃烧的条件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
D.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只要含有Na元素,灼烧时其焰色就为黄色来分析解答;
B.根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分析解答;
C.一般药品放到纸上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的药品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
D.根据蒸馏的原理来确定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解答:A.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只能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元素,可能为:钠单质、钠的化合物、溶液中的Na+等,无法肯定是哪种物质,故A错误;
B.根据萃取剂的选择条件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酒精和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故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要放到烧杯中称量,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操作错误,故C错误;
D.根据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测量蒸汽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焰色反应、萃取剂的选择、托盘天平的使用、蒸馏等知识点,掌握相关的内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说法或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在地上,可在水银上覆盖一层硫磺粉以避免发生汞中毒
B.浓H2SO4时不慎沾在皮肤上,用布擦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溶液(3-5%)冲洗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而使蔗糖碳化则是化学变化,发生了脱水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HNO3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50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用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3.36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5.4g<m<14.4g
D.若将产生的气体全部转化为硝酸,则至少需要标况下2.52L的氧气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的反应有:3Mg+8HNO3 (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HNO3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5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沉淀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7.65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
=0.45mol,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15mol.
A、加入的氢氧化钠可能中和为反应的硝酸;
B、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O物质的量,结合气体不一定是标准状况判断;
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利用极限法假定全为镁、全为铜计算判断;
D、根据4NO+3O2+2H2O=4HNO3计算判断.
解答:本题涉及到的反应有:3Mg+8HNO3 (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HNO3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5mL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沉淀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7.65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
=0.45mol,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15mol.
A、若硝酸无剩余,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0.45mo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3mol/L,硝酸可能有剩余,如剩余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3mol/L,故A错误;
B、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15mol,若为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15mol×22.4L/mol=3.36L,但NO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故B错误;
C、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2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225mol×24g/mol=5.4g,若全为铜,质量为0.225mol×64g/mol=14.4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5.4g<m<14.4g,故C正确;
D、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
=0.15mol,由4NO+3O2+2H2O=4HNO3可知,至少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需标准状况下氧气体积为0.15mol×
×22.4L/mol=2.52L,故D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结合镁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综合考查学生的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的综合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综合运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一道考查能力的好题,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是
A.镁铝合金
B.铜锡合金
C.铝硅合金
D.不锈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镁铝合金(如硬铝,成分为0.5% Mg、0.5% Mn、0.7% Si、4% Cu其余为Al)由于强度和硬度大,几乎相当于钢材,且密度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而铝硅合金(含Si 13.5%)由于熔点低,且凝固时收缩率很小,适合于铸造。对于铜锡合金,不锈钢由于密度较大,不适宜于飞机制造业。本题应选A。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