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因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是可能反应,所以反应物不会彻底转化,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密闭真空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则Q1<197kJ;向另一个同体积的密闭真空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若平衡不移动,则放出的热量是Q1的一半,而反应物浓度减少,则平衡逆向进行,所以放出的热量比Q1的一半还少,则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固体硫变为硫蒸汽要吸热,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较少,故A错误;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石墨能量比金刚石小,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错误;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则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正确;反应放热,应为△H=-285.8kJ/mol,故D错误.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6分)原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1)两支试管均产生大量气体,盛?的试管中气体产生较快,盛?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 H2O(l)+ CO2(g)? △H>0
CO32—(aq)+ 2H+(aq) ="===" H2O(l)+ CO2(g)? △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3)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乙同学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 试剂1 | 试剂2 | 混合 前温度 |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
① | 35mL水 | 2.5g NaHCO3固体 | 20℃ | 18.5℃ |
② | 35mL水 | 3.2 Na2CO3固体 | 20℃ | 24.3℃ |
③ | 35mL稀盐酸 |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 20℃ | 19℃ |
④ | 35mL稀盐酸 |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 20℃ | 24.2℃ |
⑤ | 35mL稀盐酸 | 2.5gNaHCO3固体 | 20℃ | 16.2℃ |
⑥ | 35mL稀盐酸 | 3.2g Na2CO3固体 | 20℃ | 25.1℃ |
参考答案:(1)? NaHCO3? NaHCO3?(2)?不正确
(3)?吸热?放热?吸热?放热? a c
本题解析:(1)碳酸钠和盐酸是分步进行的,首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盐
酸生成CO2气体。所以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速度快。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钠生成的气体多。
(2)影响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溶解过程也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其次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明显,仅靠触摸是不准确的,而应该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3)实验1和2属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根据温度的变化分析可判断,碳酸氢钠溶于水是吸热的,碳酸钠溶于水是放热的。根据温度的变化可知实验3是吸热的,实验4是放热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溶解过程吸收的能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吸收的能量的两部分之和,即是a和c的热效应之和。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分子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