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因出现某种有毒物质而中毒的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人。
2、探究题 紫外线辐射可使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二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连锁反应,所产生的某些氧化产物可以对细胞造成伤害。一些水果的果皮富含抗氧化剂,那么,果皮成分能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吗?有人对此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柚皮提取液、葡萄皮提取液、无菌水、已灭菌的大肠杆菌培养基(装在培养皿中)、接种环、紫外灯、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①6块大肠杆菌培养基,编号为a、b、c、d、e、f。
②按下表配方配制接种液,然后使用接种环分别将菌种接种到6块培养基上。

③紫外线照射:将a、b、c三块已接种的培养基置于紫外灯正下方10cm处照射3min,然后立即用铝箔纸包住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24h后,取出培养皿,观察、计数。
实验结果:

讨论:
(1)因紫外线辐射所产生的某些氧化产物,很可能是通过诱导________而对细胞造成伤害的。
(2)a、d培养基接种液的配方是________+1mL无菌水,c、f培养基接种液的配方是__________。
(3)在对a、b、c进行紫外灯照射时,对d、e、f的处理应该是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为提高本实验的可信度,下一步需要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 下表为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配方,请设计实验测定该培养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pH。

(1)实验步骤:
①.按配方表配制培养基,并平均分配到5个培养皿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培养基灭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结果。
(2)仅凭一次实验能否准确测出培养基的最适pH?为什么?
4、填空题 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_____;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上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_。
(4)现有1L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水样加无菌水稀释103倍。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
5、选择题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