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2、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共同进化的结果
3、选择题 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而使染色质中的DNA分离出来,下列药品中可达到上述同一目的的是
[? ]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盐酸
4、连线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
5、选择题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的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的地域的表层土样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