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4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1)B.三公九卿制(2分) C.三省六部制(2分) D.郡县制(2分) E.行省制(2分)
(2)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2分,任答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出现(或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中央集权过于强化,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2分,任答一点即可)
(3)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
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郡县制度,所以B是三公九卿制,D是郡县制;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所以C是三省六部制;元朝疆域辽阔,地方实行行省制,所以E是行省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结构图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君主和宰相之间权力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和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归纳答案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第二问希腊民主的局限性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即可,如范围是少数人的民主、性质是直接民主、形式等抽签选举与轮流而坐,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参考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4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8分)
(2)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度,魏晋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材料一中的“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足以证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在于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一定程度上能限制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至于其他的进步性要结合教材合理解答即可,例如,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员的来源等等均可,此题属于简单的问题。
(2)“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就可以概括答案,例如,材料中的“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可以概括为“人才流动机制”的借鉴。材料中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可以概括为“客观公平理念”的借鉴。材料中的“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为“人才激励机制”的借鉴等等即可,做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分清材料的关键字眼的含义所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商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