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个人起来坚持自己作为国家的成员而非作为家族的成员之地位时,宗族社会便瓦解了”。造成所谓“宗族社会”瓦解的原因不包括
[?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宗法制及其观念的崩溃?
D.政治及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歌舞万年当率化,扶携百越共摅忠。大明烛物今无外,从此看如禹甸中。”这是明代王彝的一首诗,这首诗称颂的是当时的?
A.内阁体制
B.朝贡体制
C.科举体制
D.海禁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1分)秦朝时确立。(1分)
(2)郡县制。(2分)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3点得3分)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3分)
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
(4)行省制度。(1分)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可以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依据所学知识,“独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
(2)根据材料中“秦始皇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由此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依据材料中“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可以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陆续在各路设…四司,统称“监司”,可以得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可以得出用文臣出任地方官。
(4)根据材料中“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得出元初地方推行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朝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设立三省相互牵制与监督
③设枢密使掌管国家军政大权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