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神化君权;异:孟子在神化君权同时强调民本。
(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法治思想(或议会政治)。洛克提出了分权说,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
(3)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
(5)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或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赞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孔子。②孟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批判。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公元前1000——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这些影响可分为: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 ]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
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和材料所示的时代背景结合,比较选项,看哪一个更切合题意。史料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题中所指主要为从事商业的人比从事农业的人富有,导致去农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比以前增多,史料本意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