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材料中,勃兰特提到“不同社会制度”和“德意志民族”,这两个信息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勃兰特的意图是希望德国统一,故选C。A项明显错误,德国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北约的同盟国之一;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未说明要淡化意识形态;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一项裁决,认定中国台湾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A.国际知识产权已受到大国的操纵
B.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
C.苹果公司形成对智能手机的垄断?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不正确;台湾不是主权国家,故D项不正确;从材料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可以看出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失衡;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消弱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2)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同盟会成立后,以为代表的保皇派,竭力维护他们的改良思想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同革命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
A.康有为
B.宋教仁
C.曾国藩
D.左宗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康有为原先属于维新派,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演化为保皇派的代表人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C不对,这两个时期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因此都不可能看到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D符合题意,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投降,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积极进行全球性扩张,对华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点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2)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劳动产率提高、利润大幅增长、就业率较高,物价趋于稳定,人民物质生活有了相当改善,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D.科技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给出的材料,要求学生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使劳动人民物质生活有相当改善,首先考查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正确选项为B,但D项干扰性很大,增加了试题难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从历史切入,却自然融人了政治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