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8分)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麽?
(2分)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3分)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2分)
参考答案:(1)林则徐(1分)?
(2)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
(3)洋务运动?(1分)?
戊戌变法?(1分)?
辛亥革命?(1)
(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照搬俄国模式.苏联模式等)
(4)毛泽东思想?(1分)?
邓小平理论?(1分)
本题解析:
(1)林则徐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注意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4)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本单元讲述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及其在演进中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复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关注两个主题:一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二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萌发了新思想,其核心是
A.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业
B.与西方“商战”,保护本国利益
C.向西方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冲破传统的本末观,发展工商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所谓“新思想”意即打破传统的闭关锁国观念,放眼世界,冲破狭隘的妄自尊大心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正确答案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以今论之,约有数端: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中华之聪明智巧,必在诸夷之上,往时特不之用耳。
——冯桂芬(早期维新派)《制洋器议》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中李鸿章、冯桂芬、孙中山等人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为此,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提出了什么主张?(9分)
(2)在中国近代落后原因的分析中,哪一种分析更符合史实?说出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李鸿章:技术、机器和武器等方面落后于列强。措施:学习外国技术,兴办军事工业;掀起洋务运动。冯桂芬: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或中国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君臣同心,名实相符。措施或主张:改革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孙中山:清政府腐败,制度落后。措施: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2)孙中山的分析比较符合史实。理由: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清朝君主专翻的统治制度落后;一些改革都因清政府腐朽而最终失败。
本题解析:
(1)主要根据材辩分析概括他们三个人的观点,他们的措施和主张要结合教材分折目答。李鸿章和孙中山的主张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材料一中李鸿章指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实际是强调外国科技的进步;材料三中孙中山指出“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实际是批判清政府;材料二中冯桂芬材料里有注释是早期维新派,再结合材料归纳出他的主张即可。
(2)问比较简单,当然孙中山的分析更符合史实。再结合史实回答理由: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清朝君主专翻的统治制度落后;一些改革都因清政府腐朽而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史上曾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喷火”的是
[? ]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C.洪仁玕《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D.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写道:“女子若受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这说明梁启超
①重视男女平等?②认为女子受教育对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
③仍受传统思想影响?④仍主张妇女做贤妻良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