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有较深的历史关系,但最终分道扬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者的对外态度不同
B.两者的政治主张不同
C.两者的阶级属性不同
D.两者的社会背景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戊戌变法的最终结果失败了,因此没有革新中国的政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胡绳曾说:“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可以理解到一历史史实叙述的是康有为联合在京的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从思想宣传演变成为政治行动,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实际求答案1898年时西方列强已经取得的在华特权。开设工厂的特权始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建立教堂的特权始于1844年的《望厦条约》;而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和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属于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故选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 ]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
B.“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牛之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