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已经转化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的有:
① "自强不息"?
②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③"天不变道也不变"?
④"天下为公"
⑤"慎言力行"?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天不变道也不变”是中国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其核心是三纲五常。董仲舒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论证封建制度和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后来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所以③错误,不能入选;①②④⑤项均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且已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故本题的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中“新的历史条件”是指新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出现,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②两项符合题意,③④两项内容显然是“旧的历史条件”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在于
A.反映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其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家天下”,即反对君主专制。A不对,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未产生;C不对,中央集权主要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D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6分)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孟子和荀子初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论方面,他们是一致的。西汉时期,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6分)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6分)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3)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4分)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6分)如果要给以上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战国改为春秋,一致改为对立,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6分,每点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以儒学为主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步。但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6分,只答出一个方面的最多只得4分)
(3)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民平等;限制君权,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决策正确;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批判陈腐的伦理纲常等。(6分,前三点每点2分,如答出第4点可适当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标题: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西汉时期,为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
(2)注意材料信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大意是说凡是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内的,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儒家),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诸子百家之学),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并进。邪僻之说不行于世,然后统治的法度可以统一明了,百姓知道应该如何做。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再一分为二的回答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以儒学为主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步。但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原文大意是说:至于谈论天下的道理,要众多精妙细致入微,而又各有侧重,从古到今,不能够改变,这样的事只有古代的圣人才能做到,因此,他们所有的言行,没有不可以成为全天下后世人不变的真理的。
反映了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原文大意是说:士儒们不体察国情民情,认为工业和商业是所有产业中最不重要的,妄加批判压制工商业。工业可以提供君王所想要的东西,商业又使他想要的东西可以买得到,工业和商业也都是重要的行业啊。说明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结合所学知识,他还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民平等;限制君权,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决策正确;提倡经世致用,批判陈腐的伦理纲常等。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
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
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虽然批评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推翻;他主张学校有对君权的监督功能,这一思想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意味。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