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1979年,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叶剑英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C.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D.1984年,“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同志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D中是墨家的主张A是仁的理解BC项强调的是政治上实行为政以德,反对苛政,是仁的观点在政治上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 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十年“文革”的惨痛教训,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由于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文革”的教训太深刻。本题只要结合“文革”的历史教训分析,完善民主建设与加强法制建设,提出“依法治国”,新时期又提出了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全部符合题意,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材料一?……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继承:毛泽东思想继承新三民主义精神,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提出一一国两制方针。
(3)规律:应有利于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具有继承与发展特征等。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中国近现代三大理论命题,形式多样,角度新颖,值得参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材料二?由于冷战的加剧,法国政府认识到它无法阻止德国再武装,也无法阻止德国政府获得其相关主权。同时西德的经济发展也使得法国无法继续限制德国的煤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超越国界,把两国的煤钢合并在一起,一方面既可以剥夺德国在煤钢领域的特权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法国消除战争的威胁。此外,这两个部门又最易联合,法德两国的工业垄断资本早已在这两个部门互相渗透了。而法国本身也对德国的这些资源感兴趣,因此法国政府改变了以往对德国的压抑政策,提出一个合作政策来协调两国之间在这些重要资源上的合作,避免过去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提出一项计划,希望联合经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并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对之进行管理。该计划一经公布,就立即得到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支持,德国人认为煤钢的联营将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四国也迅速作出反应,赞同舒曼计划所提出的设想。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个欧洲大陆国家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又名《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因舒曼计划而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把战后开始的西欧联合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使得西欧联合获得了一次实质性的突破。舒曼计划从此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中后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西亚产油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倡议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加快了新能源的开发使用。(4分)
影响:西亚产油国利用石油发展本国经济,建立起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产油国日益富裕。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4分)
(2)原因:削弱德国的资源优势和新战争的威胁;为法国发展补充资源。(4分)
影响:实现法德和解,有利于法德两国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是要求学生正确分析图片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大量使用,根据时间涉及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在70年达出现了经济危机促使人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影响的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关注点是经济滞胀的分析;第二问是考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其作用,要求从欧洲政体经济的发展角度予以宏观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发展和资源之间的关系,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