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2017-09-25 09:52: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倾向个性自由”、“讲求个性自由”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朱熹理学的主旨,是压抑、摧残人性的,①不正确。而②③④三项的表述,均能够体现题干“个性自由”,而且符合史实,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 “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主题三 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4)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3分) (5)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2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分)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3分) (3)成果及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印刷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促进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3分,任答三点) (4)甲: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 乙: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 丙: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3分) (5)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4分,答出任意2点给4分)
本题解析:(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与苏格拉底有着共同的思想主张,因为他们同属于一种社会形态下的思想家,都为着统治阶级服务,其思想主张也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所以他们都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表明是同一个时间段的历史现象,当然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社会发展状况,但是表现出了相同的思想主张:中国“限制君权”;欧洲“君主立宪制”。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即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中国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相应的时期内有所改变,也就不可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3)古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中国由于生产力整体水平的低下,没能改变整个社会发展的状况,却为欧洲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本小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5)本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需要从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这一角度进行评述。如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点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中国和欧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原是火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材料三 l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年)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年)称赞儒学政治,“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四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五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6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2分)综合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内容,谈谈“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2分) (2)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分) (3)材料四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2分)材料五中毛泽东指出“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又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2分)
参考答案:(1)条件: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6分)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2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2)角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特点: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充满理性。(2分) (3)提倡西方的“民主”,提倡专制,提倡西方的“科学”,反对愚昧、迷信。(2分) 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从材料中基本可以照抄,例如,都提到了“铁器的使用、经济的空前发展、争霸斗争的激烈、社会矛盾的尖锐等等,此题较易。古希腊思想家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中国思想家的“人之性恶、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足以证明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的共同点是都研究人、人性。而古希腊思想家的万物皆源于“水”、 万物的本原是“火”则足以证明古希腊思想家还对大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二者的不同之处也就可以概括为: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做题时可以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轴心时代”分别促进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并且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答即可。 (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启蒙思想家”这个关键的字眼,“启蒙思想家”是反对神权的、是崇尚理性的,所以启蒙思想家只可能从反对神权、强调理性之类的角度来评价中国文化。“启蒙思想家”评价中国文化的这些评价特点只可能从肯定、赞扬、赞美、充满理性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答,因为只有赞美中国的文化好才能为启蒙运动较少阻力,尽管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有缺陷的。 (3)“材料四中的领导者们是怎样运用西方文化的?”其实就是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即可,材料四的主旨也是如此,重点抓住“西方文化”即可。材料五的“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足以证明“那时”的“他们使用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去批判地学习,而只是片面性的认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其实就是回答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可,因为毛泽东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其实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希腊和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的异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 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