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2、判断题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3、判断题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情景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 滇?平
|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 ③瀚?海
|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 (2分)
(2)参照情景一,请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2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材料二:1956 年12 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实际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1956 年7 月17 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指出:“计划必须建立在平稳和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材料四:1957 年4 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的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
(3)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