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牛力用于生产,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的一次革命,它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
3、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踩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统一后
D.明清时期
4、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到秦统一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同时经过法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种文明的政治经济特点。(4分)你认为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欢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5、判断题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长期领先世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4分)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
(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1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材料四: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2分)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