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作者意在说明中国文化已不会发展;中国文化的精髓已被包容在日本文化之中;其观点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的。
(第一层次,0—4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5—8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9—12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就本题而言,可以选择同意内藤湖南的观点,也可以反对他的观点,但是都要进行论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点。(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9分)
参考答案:
(1)主要相同点有:都面临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相同背景;都以自强为目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且都是有选择性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6分。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2)主要不同点有:日本改革的推行者更加强势,日本天皇掌权,而中国光绪帝无实权;日本改革更加全面与彻底,涉及到政治制度各个层面,而清政府改革没有从实质上触动封建制度与文化;日本向西方学习的选择性更明确,军国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结果中国失败,但也传播了民主和救亡图存的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列强之一,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东亚及世界和平造成伤害,也给其自身造成困局。(6分。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不断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要和平地自强崛起,以维护和平造福人类为最高主旨等。(3分。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1)主要相同点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方式、改革的目的、改革的作用等角度来对比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主要不同点结合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可从领导者的力量、改革措施的全面有效、改革的影响等角度来对比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启示可结合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来分析即可,如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 ]
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政府大力扶持
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
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 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非洲绝不是一个因为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书面记录的社会,而没有书面记录的时代和地区则交给了考古学家。……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
——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材料二 西方心里学包含着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 需要,那就是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
——阿契贝《1967-1987年论文文集:希望与障碍》
请回答:
1)依据东非的考古发现,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填写支撑该观点的论据。(4分)

2)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种群质检存在着怎样的关联?(2分)
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英:……风和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英提供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4分)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2分)
(3)?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英
国……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
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推行
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奉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
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
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
方文明奉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
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
须为自己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所述,指出1853年在柏利访日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
(2)引述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学西方的特
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
参考答案:(1)美国打开了日本国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进一步加剧.
(2)经济改革,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特点:
反对极端西化和极端自由化.?
(3)目标,建立一个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强大的日本.结果: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迅速走
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本题解析:从本题所给的四段材料看,反映的是日本从1853年被迫打开国门,到明治维新主
动向学习的有关情况。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日本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
化的势力”这实际上反映了日本能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这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还是有
借鉴作用。第一问要注意“社会的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第
二问、第三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二
“殖产兴业……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或知经济方面的改革,从从材料三“宗
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可知明治维新的目标。从材料三“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
由化的势力”可知学西方的特点,从教材相关内容可知明治维新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