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最进步的思想”指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的开明派的主张。D项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意识形态层面的转变,这反映出
①封建统治者进行制度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日益成熟
③中国人民的日益觉醒
④当时人们的崇洋思想
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面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新思想萌发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因此②是错误的,可据此排除带②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19世纪末罗德斯语)“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19世纪末吉卜林语)
材料四?“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五?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六?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七?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材料五、六、七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二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4)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二,指出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5)材料七与材料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分)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由鄙夷到师夷。(2分)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冲击。(2分)
(2)材料三表达了19世纪末,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强烈愿望;(2分)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要求变法图强的愿望。(2分)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2分)
(4)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危险;(2分)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2分)
(5)材料七是对材料六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区别在于学习内容的不同。(2分)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到19世纪末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命题考查的立意:即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演变的原因和阶段特征。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观点,特别是材料出处,可以准确答出“观念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较易回答变化的原因。第(2)问,通过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特别是时间19世纪末,可以较全面地答出。材料三、四与材料五是因果关系。第(3)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概括,抓住本题立意,紧扣关键信息“看来”应是史实,“说明”应该是理论概括性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