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5分)
材料二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6分)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5分)
参考答案:
(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分)
(2)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邓小平理论。(4分)精髓:实事求是。(2分)
(3)认识:①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②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③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分)
本题解析:第(1)问,联系史实可知,对应的运动分别为: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些运动都起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的作用。第(2)问,“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要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点评: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③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制度’:③1915年到l919年,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威立,峒基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家与革命派都希望得到日本支持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解答本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有关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大致经过了“向西方学习”、“向东洋学习”和“向苏俄学习”三个过程。甲午战败后暴露中国的落后与日本的先进,中国知识界萌生了“向东洋学习”这一现象,大量翻译和介绍日本的书籍。因此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C、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A 。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③“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指的是十月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④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属于地主阶级的观点。上述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C 。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