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
(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B.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拳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二: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亭,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图二 外国商人检验日本的出口生丝

图三 萨摩藩建立的机械工厂旧址
请回答:
上列三幅图反映了日本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日本社会危机加剧,欧关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同时将日本的生丝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鹿鸣馆
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
——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
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措施:倡导“文明开化。(2分,如答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也可给分)
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4分)
(2)国力疲惫,人心浮薄。(2分)学习西方本末倒置,浮于表面不及本质。(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因此反映了倡导“文明开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明开化”有利于让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2)注意材料信息“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 “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据此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