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在1年零10个月时间里,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2)一、二两则材料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有何影响?(5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色,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日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10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5分)
3、判断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理解”。
请回答: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4、判断题 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入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A.①②④
B.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 开展工业革命 ② 废除封建制度 ③ 实施“大陆政策”?④ 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