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教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影响的相同之处。(2分)
(2)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鹿洞书院在办学方面的特色。(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扩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传播理学思想;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2分)
(3)特点:政府重视;推行改革;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影响:培养人才;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分)
(4)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会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加快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1952年底
B.1952年底~1956年
C.1953~1956年
D.1949年10月~1956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容易错选为C项,所谓的过渡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应准确掌握这一历史概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个国际问题?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台湾方面历史知识的识记、分析、判断能力。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裂,所以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绝不是国际问题。②是错误的。A、B包涵②可以排除。为解决台湾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③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B.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工业文明进一步加深了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程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农耕文明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农耕文明的生产动力是牛耕,工业文明的生产动力是蒸汽机;工业文明时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