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家训与家风”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材料,其中有关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钱氏家训》部分内容:?
①“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②“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③“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④“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从上述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出《钱氏家训》从哪几个方面严格要求其子孙后代的行为准则?(4分)仿照④,请你从中国历史中再列举出两条与之本质类似的名言来。(4分)?
参考答案:(8分)
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4分。其它说法只要符合题意,归纳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每条2分,共4分)
本题解析:①要求加强个人修养;②家庭方面,“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③社会方面,“信交朋友,惠普乡邻”;④“如果利益只有你一个人享受,不要谋划得到它;如果利益天下享之,就一定想办法得到它。”要求其子孙后代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第二小问从中国历史中列举出两条忧国爱民、克己奉公的名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3分)
参考答案:(1)趋势:经济全球化。
(2)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4)应对: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反映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结合所学分析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结合所学回答,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过程。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3)根据材料三信息“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可知指商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可知指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动身去任何国家”可知指人员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可知指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中国要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
点评: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维系秦汉、隋唐、明清长时期统一的相同原因是
①实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实力?②发展社会经济,实行对外开放 ?
③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强?④文化传统影响,民族凝聚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A.利用美国扶植
B.制定可行政策
C.发展教育、科技
D.利用战争机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联系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可知,A.利用美国扶植、B.制定可行政策和C.发展教育、科技,是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D.利用战争机遇,这一项仅有日本符合德国不符合。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2)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三
图一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图二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
图三 中国 “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
(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国际背景如何?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它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原因:美苏“冷战”和争霸,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4)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近代科学产生和三次科技革命命题,考查内容比较简单,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