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9分)
2、判断题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4、判断题 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3月5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2: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l%,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