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议
| 时间(年)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64——1965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75
|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64——1965
|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78——1983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4分)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4)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分)。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分)。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分)。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分)。
(6)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政协职能的变化来分析,可得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意义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影响来思考,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可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角度来分析。
(4)抓住时间信息和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次数,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结合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来作答即可,如1982年宪法、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等
(6)特点可从三大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第一问的问题,可归纳出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再到1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归纳出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
B.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
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的信息可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故B项正确;题干中反映的是美国对华政策,没有提及中国的对策,故A、D
项错误;由材料中“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知,题干强调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冷战主要是欧
洲,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唐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的秦王是
A.秦孝公
B.李世民
C.嬴政
D.成吉思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和谐社会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下列那些主张是有利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C.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A项中孔子的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其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B项中孟子的主张“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C项中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的,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D项中朱熹的观点其实质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A、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