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说的是农业,“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的是手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珠联璧合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所以此观念的社会背景是小农经济盛行。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的压抑(2分);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经济基础不雄厚。(或者商业资本代替不了土地资本)(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都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可知,宋朝的市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市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文学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