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2019-03-15 21:24:2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体分为三个帝国时代:1、秦汉帝国,2、隋唐宋帝国,3、明清帝国。把握每一个时期社会的整体面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1368年—1840年)在经济、政治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各有哪些共同特点?(9分)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这种时代特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1分)
2、选择题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商品流通不畅 B.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C.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D.小农经济盛行
|
3、综合题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国家
| 事件
| 日本
|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 法国
| 拿破仑的《民法典》
| 苏俄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4、选择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我国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丰富原料 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5、选择题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