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一一《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一一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一一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主张废除。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白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利士地。
(2)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中国的戊戌变法尝试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未果,却传播两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刚。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某国最高统治者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但他同时在国务会议上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该行动是
[? ]
A、法国颁布《民法典》
B、德意志实现统一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改革的根本动力,不是直接动力。C项为错误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参考答案: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维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爱国的、进步的,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维新派和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展开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提出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倡导西学,要求废除科举制,改革教育制度,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维新派培养人才,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正因为有了维新变法,才有后来清政府被迫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才有资产阶级掀起的辛亥革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理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
图一?商鞅?图二?亚历山大二世?图三?明治天皇
请回答:
(1)“里程碑”是高中新教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上面三幅图片中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9分)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使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促进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使俄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俄国近代化进程。(3分)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3分)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分)
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分)
本题解析:(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商鞅变法、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商鞅变法使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我国进入到封建社会;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和日本也实现了社会的转型,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2)此题考查的是这三次改革的内容。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需要审清题意,回答关于土地方面的内容。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获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因此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