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荀子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包括哪些学派的思想成分(?)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民间很多都买洋布而放弃了手工业的生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因此②正确。“其质既美,其价复廉”,反映了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③正确。①项材料未体现。故选B。
点评:近代在列强的商品倾销下,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此外,此时中国出现的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也对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的洋务企业的作用和近代民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这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要反映了仁爱、思学的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材料二?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北狄世为寇乱,今薛延陀倔强,须旱为之所。朕熟思之,唯有二策,选徙十万,击而掳之,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随其来请,结以婚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一策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 《毛泽东与老舍谈康熙》
(1)根据材料,指出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面临的民族问题有何不同?(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是怎样处理各自面临的民族问题,效果有何相似之处?(10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康熙帝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5分)
(2)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
唐太宗恩威并用,有和亲和军事征发,加强边疆管理
康熙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
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管理。(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这组统计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品种
| 1913年
| 1916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8年
| 1931年
| 1936年
|
原料
| 29.1
| 24.7
| 23.9
| 31.3
| 35.4
| 37.7
| 35.8
|
半制成品
| 38.7
| 43.2
| 37.5
| 38.9
| 34.8
| 32.5
| 23.2
|
制成品
| 12.2
| 11.0
| 14.6
| 13.8
| 13.3
| 13.6
| 16.3
|
A.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B.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比较大,反映了民族工业力量依然弱小;在1913年到1920年间,出口数额较大,反映了一战期间发展的较快;从制成品上来看,发展速度有限,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因此BCD都是正确的。A项错误,出口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和原料为主,特别是制成品比重小,说明制造业不发达。故选A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