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规定:耕织多者,免其徭役;禁止游手好闲、弃农经商,凡因从事工商活动和怠惰而致贫者,全家大小没为官奴。这些措施体现的指导思想是
A.奖励耕织
B.轻徭薄赋
C.打击工商
D.重农抑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材料一:

商鞅铜方升 奖励耕织(砖图) 商鞅戟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变法的历史信息?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经济形式的变化。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禭兼加,赗赙过礼,此其所失。原其由来,染秦化(秦国文化)故也。”
——《华阳国志》
材料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在巴蜀地区采取的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11分)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
?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
5、选择题 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