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3分) ?
(2) 材料一:《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3分)
(3)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2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4分)
(4)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
?
| 资质
| 本性
| 体格
| 教育
| 责任感
| 统驭
| 应变
| 私生活
| 机遇
| 得分
| 名次
|
顺治
| 上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下
| 下
| 中
| 83
| 8
|
康熙
| 上
| 上
| 上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上
| ??
| 1
|
雍正
| 中
| 下
| 中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中
| 107
| 3
|
乾隆
| 上
| 中
| 上
| 上
| 上
| 上
| 上
| 中
| 上
| 110
| 2
|
嘉庆
| 中
| 上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95
| 4
|
道光
| 下
| 中
| 中
| 中
| 上
| 下
| 下
| 上
| 下
| 85
| 7
|
咸丰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上
| 中
| 下
| 下
| 93
| 5
|
同治
| 中
| 中
| 中
| 下
| 中
| 下
| 下
| 下
| 中
| 68
| 9
|
光绪
| 中
| 中
| 下
| 中
| 中
| 中
| 下
| 上
| 下
| 87
| 6
|
孙中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以上各项,上等为15分,中等为10分,下等为5分。(其中,私生活及机遇两项另有加减分——私生活上等加2分,下等减2分;机遇上等减15分,下等加5分。)
“本性”指仁厚,“机遇”指国运及个人得位之机会。
请根据注中各项得分的解说,算出康熙皇帝的得分。(2分)
康熙帝“本性”的打分是“上等”,而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其表现之一。请举三例,说明康熙帝对汉、蒙、藏民族文化的尊重。(6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2分)
参考答案:(1)贡献: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1分)
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分)
康熙帝——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
(2)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3分)
(3)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2分)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4分)
(4) ?计算:15[上]×6+10[中]×1+(15+2)[私生活]+(15-15)[机遇]=117(2分)
举例: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多伦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特封四大活佛并直辖于清廷,保护佛教,尊崇活佛等。(6分)
(5)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任两点2分)
本题解析:(1)要结合教材中三位皇帝的具体贡献来回答他们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2)材料二中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肯定主要是从他对中国后世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来评价的,直接根据材料,概况出秦始实行的重大举措对后世的具体影响即可;(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强调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其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从政治、经济、法律角度回答;(4)仔细阅读表格下方的注意事项,按其提示方法,再结合人物史实可以计算得出分数:15[上]×8+10[中]×1+(15+2)[私生活]+(15-15)[机遇]=117,结合康熙本人的相关史实回答出具体措施即可;(5)结合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即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三位皇帝的个人行为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君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身上,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三位皇帝也正好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封建社会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社会特征,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三位帝王的时代特色:千古一帝,盛世君主和落日余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骨文、日食的文字记录都在殷商时代。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故B错误;李白是唐朝人物,故C错误;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仁”的思想①包含对百姓的爱护②体现民本思想③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④有利于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中①②③④均符合孔子“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