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下表是1970~1979年美国各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较变化情况。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1、原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评价: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判断题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2分)(2)在中国近代史上,你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请你就某一事件说明理由。(3分)
3、判断题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做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在我国古代,也非常重视教育,下列一项不是汉武帝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的是:?A 北击匈奴?B.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C. 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儒学?D. 建立太学
4、判断题 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是A.图4北京四合院B.图5上海石库门里弄C.图6山西乔家大院D.图7福建土楼
5、判断题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