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出现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刻给予极大援助,以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从这里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体现了民族团结 ?④各民族同舟共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这说明(?)

A.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
D.是多党制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仔细观察表格,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种制度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政治,在这种制度下,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故选B。AC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多党制说的是轮流上台执政,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各个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 近代主要政体形式,如右图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两种政体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4分)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2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参考答案:(12分)(1)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材料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3分)
(2)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4分)(4分)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2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是指唐朝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二的本质区别当然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第二问中,从材料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一些基本制度;第三问中,从材料即可知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外不同发展模式表明不同文明可能适合不同的民主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清王朝定鼎北京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三拓展型课程教材《历史》
材料二: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
――摘自《清
实录》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摘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四: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是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摘自《爱丁堡评论》文章
材料五: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1)指出材料中对“康乾盛世”表述的矛盾之处。(6分)
(2)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20分)
参考答案:(1)经济繁荣与国人的贫困;人均口粮充足与抢垃圾吃;文化昌盛与思想禁锢(文字狱)等。(6分)?
(2)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0-2分)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单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来论述。(3-6分)
第三层::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多方面论述。(7-11分)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与衰弱多方面来论述。(12-18分)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述。如对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即盛与衰共存,强与弱同行;如清朝的强表现在成功进行了反分裂与反侵略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落后于世界。(19-2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