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冰岛、巴基斯坦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此情况下又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
C.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促进经济发展
D.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以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在区域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B.组织成员都是主权国家
C.美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其成员国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地区,所以,? B.组织成员都是主权国家不适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所以本题选B。A.在区域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C.美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
占世界 GDP 比重
| 1955年
| 36.33%
| 3.9%
| 4.5%
| 2.2%
| 4.9%
| 2.2%
|
17.5%
|
1976年
| 24.9%
| 6.8%
| 5.8%
| 2.8%
| 3.1%
| 8.1%
|
21.7%
|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③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
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居于霸主地位,占据绝对优势;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欧共体的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A。③错误,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不是已经成为了政治大国。
点评: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发展成了冷战。建立了两极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的崛起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地发展,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速。在处理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过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C.1993年欧盟的成立
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洲国家走向联合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步骤:
(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2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的诞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因此答案选C.
点评:欧洲一体化过程:
(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2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国家正式签订了旨在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该条约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6)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问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作用: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政治上也能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协商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
欧洲的联合与强大,使它成为世界具有重要实力的一极,提高了欧洲的地位,也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小农经济和宗族制度下,家庭以男性为中心,以男性代际继承即父子关系为主轴,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家庭中的夫妇关系,只是作为附属,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夫为妻纲等一系列夫妇伦理,其主旨在于维护男性为中心的家庭等级秩序,保障家族的安定、繁衍和兴旺。
——《家庭伦理关系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提出了近代家庭伦理,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批判传统夫?妇之伦是“夫之专制其家,鱼肉其妻孥,视若奴婢,恣其凌暴”,他提出大同理想的家庭伦理观,认为婚姻应当是“男女婚姻,皆由本人自择,情志相合,乃立合约”。……主张废除家庭,彻底实现男女间的平等、自由。另一位维新思想家严复,也批判“夫为妻纲”的夫妇之伦,认为“女子之于其夫,非其自择者也”,但却要强调妻对夫的片面服从、贞节义务,这是“以男子之私”而压迫女子,是“为人道之至苦”,这种男女不平等的极不合理的家庭礼法,必将要大变革。
——《家庭伦理关系的变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家庭伦理有何新变化。并分析产生新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家庭伦理变化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6分)
(1) 特?点:以孝为核心、男尊女卑,家族利益至上。(3分)?
原?因: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1分)
自然经济条件下,妇女经济地位低下和不独立。(1分)
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1分)
(2) 新变化:废除家庭、男女自由平等(2分)
因?素: 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的变化。(4分)
(3) 认?识: 是现实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
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进步。(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