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认为,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政治自由民主完成了从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鸿、卢梭等,概括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
(2)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和革命后的重要史实,说明这三国的政治自由主义是怎样完成从思想到法律的转变的?
(3)通过解决上述问题,概括政治自由主义产生时的主要目标。
参考答案:(1)原则:思想自由,如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财产自由,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治自由,国家必须实行法治,如政府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要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实行代议制,由公民自由选举立法机构等。
(2)三国首先掀起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通过政权颁布法律来确立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如英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1776年颁布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制定宪法、法国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来实现政治自由并使其得到法律的援助。
(3)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保障资产阶级利益不受侵犯;反对宗教限制,实现宗教自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概括政治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要深人全面,不能简单地回答思想主张,要从思想、财产、政治三方面加以归纳。第(2)问的转变主要答出在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及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利用立法的形式把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固定下来,给予法律保障的。第(3)问应该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政治自由主义产生时的主要目标”,即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目标,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
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种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关系(在法律框架内做该做的事情)。托克维尔:我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一点一分,共6分)
(2)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世界大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世界各界领袖再次聚首,探讨解决世界经济危机的办法,经济危机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部分重大事例

——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
材料三 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简介
“减免债务”:该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说西方富裕的发达国家撤销第三世界国家债务上。
“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该组织主要是由泰国的一些智囊人士组成的,这些智囊人士经常开展一些极具争议的全球问题研究。该组织主要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
“救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税联合会”:这是一个以巴黎为基地的组织,主张要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资金的大量流入或流出。该组织已经替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筹集到1000亿美元的款项。该组织强调自己为非暴力组织。
“全球贸易监察”:该组织是由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奈达领导的,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
“国际地球之友”:这是一个总部位于荷兰的68个国家环保组织联盟,主要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整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反全球化运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
(3)结合材料四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或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本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形式:针对性地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召开社会论坛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原因:①全球化扩大了富国和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②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联手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③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平衡;④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⑤全球化带来了不平等、不公正;⑥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会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应顺应潮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它的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进行反思;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透明、可控的方向行进,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趋合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时代背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60、70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去了取得的成就,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且逐步融入世界,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概括50、60、70年代的时代特征,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