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
C.吞并东北,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D.建立满洲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的“二十一条”中,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及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实质是变东北地区为日本的殖民地。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在1932年。故选取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D表述不准确,中美双方的矛盾一直都存在,而且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不可能消除,而双方关系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就是存在共同的利益。国与国之间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成为政治密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愤而与李鸿章绝交,后来又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的张謇政治上赞成维新变法,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主张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道路,经济上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他曾撰文说:“救国为目前之急,比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而根本则在实业(即工商业)。”又说: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重点应发展纺织业和钢铁工业。
材料二?张謇不仅是“实业救国”的倡导者,而且是积极实践者。1896年张謇慨然辞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私营企业,人们称之为“状元实业家”。张氏企业逐步壮大,尤其在一战期间达到顶峰,资本、利润均创历史最佳业绩。但一战结束后,张氏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1926年张謇逝世时已处于破产境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张謇转向“实业救国”道路的多种因素。(6分)并比较张謇与李鸿章在发展实业上的不同。(4分)
(2)简要评价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5分)
参考答案:(1)因素:①传统儒家爱国忧患意识的影响;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③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每点2分,共6分)
不同:①张謇大力发展商办形式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李鸿章大力发展官办封建性的工业;②张謇兴办的工业主要是民用工业,李鸿章大力发展的主要是军事工业。(每点2分,共4分)
(2)评价:①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3分)②反对革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从材料中的“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得出“传统儒家爱国忧患意识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三个因素,根据张謇所生活的时代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因素。第二问张、李二人所办实业可以从其性质和行业上去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
(2)题目要求评价,应该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从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实行的目的和效果来看,取得一定的成效,那就是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最终的结果并没能成功则得出其局限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通商口岸到内地穷乡僻壤,传教士们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教堂、会所,用花言哄骗或钱财收买,诱惑中国人去‘吃教’,皈依他们的上帝——西方殖民主义者。有些教士居然也着起了儒冠儒服,一手握圣经,一手持四书,在布道时发现如听众不愿听基督教,则另讲以孔教,狡猾地借助孔孟之道来兜售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该材料反映出作者研究历史:①侧重意识形态 ②侧重文明交往 ③强调中外民族冲突 ④强调文化多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不通过文化之间的冲突,西方在传播基督教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手段,“狡猾地借助孔孟之道来兜售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可以看出是强调了意识形态和文化冲突,所以①③正确,②④不是作者的主要意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的“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的评价,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