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2、选择题 帕帕迪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前399年)30岁,孝敬父母,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但是他不识字。按照当时雅典的体制,帕帕迪有资格
①参加公民大会并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成为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 ③成为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④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辩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选择题 下列历代措施中,哪项不能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
A.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B.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C.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D.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