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3分)
材料三?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4分)
材料四?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3分)
参考答案:(1)从学造器物到仿形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阶段性和逐步深化的特点。(4分)
(2)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分)
(4)中共十五大(1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百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国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略”。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5.由梁启超起草,蔡锷派发的《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开篇写道:“中华民国讨伐逆军为檄告事:慨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爰建共和……”此文所檄告的是违背“共和”之逆的:
[?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冯国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何如,这五十年的日本何如,这五十年的德国何如,这五十年的俄国何如?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至于学问思想界,真都算得一日千里。?—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中国人“这五十年”学问进步有何特点?在思想上有何具体表现?(5分)
(2)“这五十年”期间,西方在科技、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哪些重大进步?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3)概述“过去若干个五十年”中国人思想学问未能“进化”的制度因素。(3分)
参考答案:(1)以西方为师,学习西方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2分)表现:中体西用思潮(洋务思想);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2)科技领域发生第二次革命性变革:出现了进化论、相对论、量子理论及以电力为标志的大量发明创造。文学: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现代派先后兴起;艺术:印象派、现代派先后兴起,电影发明并取得重大进步。(每一方面1分,共3分)?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化: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文学艺术人才。(3分)
(3)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窒息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制度使知识分子缺乏创新力;闭关锁国使知识分子闭目塞听。(其他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梁启超的文章为切入点,考查了近代历史上的西学东渐,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个过程。在与西方国家对比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大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分析文化发展的因素时,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本身几个方面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儒家文化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孔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有哪些?(2分)
(2)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这种思想加以实践的?(3分)
材料二: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柔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3)请列举三例唐朝时期发生的史实,说明“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3分)
(4)从“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1)仁、礼。(2分)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为官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分)
(3)都城平壤仿长安而建、实行科举制、创造文字吏读,用新罗语言读汉字、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任答三项)(3分)
(4)传统文化要创新、要采取扬弃的做法,保留合理成分,摒弃消极因素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第(2)问,主要是通过种种手段确立起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如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等;第(3)问,唐代,以中国为核心,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唐代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例子很多,举两个就可以了。;第(4)问,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但必须围绕“韩流”这个中心,因为这是题目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