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
| 99
| 11600
| 7854
|
1879
| 287
| 42000
| 51937
|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项目
| 1888年
| 1894年
|
工厂数
| 1691
| 5985
|
蒸汽机数
| 409
| 1808
|
材料四?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五?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1分)
(5)据材料五,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3分)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二?然中国目今情势,舍变法不足以自强,……似宜先遴饬二三忠诚明练督抚,姑参仿西法,试行变革,于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责其所为,不以文例相绳,不为浮言所动,期以年限,专其责成,俟有成规,再迅饬各省循法推广。
──孔祥吉《晚清佚闻丛考》袁世凯呈递翁同龢的说帖
材料三? 1898年1月24日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问话。“问:‘宜如何变法?’答(康有为)曰:‘宜变法律,官制为先。’……于是陈法律、度支、学校、农商、工矿政、铁路、邮信、陆军之法,并言日本维新,仿效西法,法制甚备,与我相近,最易仿摹,近来编辑有《日本变政考》及《俄大彼得变政记》,可以采鉴焉。
──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861年改革是走“西方模式”道路,还是走“俄罗斯特殊性”的道路?其表现如何?(3分)
(2)概括材料二、三的变法方案。(4分)戊戌变法是按照哪个方案进行的?(1分)从中俄改革的方案角度,分析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2分)
5、选择题 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对农民的掠夺使俄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B.改革使农奴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C.国力增强,有利于俄国开拓国外市场
D.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