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明太祖朱元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功业和地位,自称 “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交通的枢纽,个中的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A。B项未涉及;D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了形成了木材的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当时中共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只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注意了“多”和“快”。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主要反映了工商皆本的思想。所以选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