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雕塑《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是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肯定会表现他的最主要的思想---人文主义。仅仅从这幅画也不能反映耶稣的英雄形象,更不能说明是宣扬上帝的权威。材料和D项完全无关,故选A。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是考查的重点,经常通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比较考查也是比较多的,属于重点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是
A.国际联盟的领导权问题
B.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C.对德国赔款问
D.争做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注意审题,因为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即一战后,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说明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像冬眠一样说明中国社会变化缓慢,缺少活力。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在访问印度时提出,并于1954年确立为指导中印,以及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后来也逐渐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故答案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轿子
B.马车
C.轮船
D.汽车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所以轮船和汽车使用的是机械动力,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C D,而A轿子和B马车依赖的分别是人力和畜力。
考点: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困难